摘要:本文從寒暄語"彼此彼此"入手,試圖運用日常閑談、哲學、詩歌以及修辭學中的常見語言材料,以類推的手法,就翻譯中渾然一體、彼此不分的"第三項"展開討論.論文認為,常見的套語甚至客套話,可以為翻譯研究提供最基本的視角.而"彼此彼此"這一表達方式更能顯現出翻譯研究打破極端的歷史要求:破壞了兩極的對立,才會存在翻譯.這意味著,我們首先應打破二元論這種思維模式的束縛,進入一種開放的空間.其次,翻譯本身還要求我們以自我認同的態度面對他者,將其視為"我"的"另一個".再次,在不設定界限的情況下,"彼此彼此"已經形成翻譯本身的始源,即仍然處于未及分解狀態中翻譯的可能性.最后,"彼此彼此"的詩意散發,類同于人生存的基本狀態:總是超出"彼此"的二分或界定,使人在回返于起源的途中體味翻譯的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