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義是古往今來人們所憧憬所謳歌的景狀,從柏拉圖到羅爾斯,西方學人敘說了數不清的關于正義的見解,既貢獻了種種經典性論說,也使正義成為一張普洛透斯似的臉.正義實際上不是虛玄的事物,它也像法和道德一樣,是為社會生活提供標準和指明方向的規范,不過不是普通的規范,而是高層次倫理規范.正義對主體的精神和行為都予以調整.正義不取文本形式,不是明文記載的制度,而是以觀念化的形態存在于人的頭腦、心靈、社會輿論和歷史文化的積淀之中.正義是人們無法捧讀的,但它卻像時間一樣,時刻就在我們身邊.正義是倫理規范體系中規格和境界最高的規范,它以一系列美德或善為其基本內容.正義要求個人具備公平、公正、公道、正直、合理的美德,要求國家和社會體現自由、平等、安全這一類善,而法如果與正義結合便成為良法.正義的強制力比法更深刻,它以理性為強制力量,不以國家強力和法定程序保障其實現.正義的觸角或統轄范圍遠遠大于法的范圍,它是關涉領域最廣、時空跨度最大、尤具普適性的社會規范.在迄今衍生的形形色色正義理論中,亞里士多德和羅爾斯的學說,影響尤為深遠.正義具有絕對和相對兩重性,是絕對和相對的統合;具有主觀和客觀兩重性,是主觀和客觀的統合.正義是以具體的形式歷史性地表現出來的.在財富和其他社會資源配置不平等這一根本事實面前,正義無力把它的光明平等地送給每個社會成員,正義并非真實地充滿每個人的生活空間,有許多人一生渴望和憧憬正義卻難以感受正義的溫暖.但正義的確為每個人平等地提供了一個追求美好景狀的理由和價值判斷的尺度.實現這種美好景狀的前提,是不懈地根治國家和社會的病癥.